道器网(淘气网):在智慧和财富间、学术和创造间,搭起便捷高效的桥梁!

平行空间

淘气包小窝

帮助中心

道器网(淘气网)-太学堂

思维和精神学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思维和精神学院
创业创新教育:是凤凰涅槃的良机?
发布时间: 2016-10-02    浏览次数:706   发布者:道器网   来源:文汇报   点击评论

作者:钱旭红,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前校长

王海英,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讲师

双创 (包括创新和创业) 及其教育是当下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时至今日,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虽然不少人认为中国的教育使得学生在数学和科学方面具备格外扎实的技巧;但不少批评者认为它太执迷于以考试为主的类似“科举”的体制,而忽视“人”和“个体”的积极因素,未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

而双创就成了目前我国进行产业转型的重要契机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模式和体系改革的绝佳切入口,同样也是改变社会土壤、建立新的人才标准、建立宽容创新氛围的重要契机。如果做好了,将有可能对更大范围的变革,如教育、产业和社会的改革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积极作用;如果滥竽充数,只注重表面的轰动效应,则会白白丧失一次重要发展机遇,同时也导致社会丧失对教育的信心。

 

不能让新的双创教育受传统教育工具性特点的影响

我国目前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强调工具性,即意图培养各行各业可替代的工具,强调整齐划一的知识单向传授。事实上,常常是老师在上面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尽玩手机。这些从小到大很少有机会独立自主选择自己未来的学生们,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以及好奇心明显缺失,使得知识传递路径本身也被扭曲或者接近断裂。如此教育,要么培养出唯唯诺诺、人云亦云的“木头人”,要么培养出察言观色的“投机者”。

而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不可替代的人,能够担当风险、富于创新、具备独立人格的风格迥异的开拓者。然而,双创教育的目标提出至今,政府不断出台各式各样的双创及其教育的计划方案、协同联盟,各高校不断推出双创文件和标语宣传,“职业”双创人员不断地赶场子,参与各类双创比赛活动,教师们在不断地按照传统俗套运行双创教育模式……这一切,或多或少地正在引起人们深层次的担忧。这些徒有其表的轰轰烈烈,是不是隐藏了根本性的动机不纯:要面子图声誉为政绩;要经费补窟窿为利益。更重要的是,双创教育荒腔走板的结果,可能与国家最初倡导双创的目标和期望背道而驰。如果这一局面不能及时有效地扭转,我们大家希望通过双创教育为教育改革铺路的美好设想,无疑会成为痴人说梦。

其实双创教育由来已久,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首次提出创业教育概念,认为创业教育将是21世纪青年除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的第三本教育护照。

创新与创业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所谓创新教育,目的是通过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以创新的学术研究方法解决新老各种问题;而创业教育,不是狭隘地教人创业、人人成“老板”,而是要建立每个人的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商业化的运作能力,使得学生将来无论就业、还是创业,都更具开拓能力。

真正的创业教育必须以创新教育为基础,而创新教育明显不同于传统教育教学,这意味着其课程设计要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校园内外的壁垒,且强调综合的、整体的学习方法。

 

照搬照抄国外的双创教育只对极少数高校有借鉴意义

目前我国大学的双创教育及活动有三个显著的不足之处:

首先是与原有的僵化落后教育模式相比,双创教育几乎仍然无实质性变化或者无根本性变革。被标榜为全新的双创教育及其活动,仅仅是将现有的课堂教学、科研开发、国际交流以及产学研合作等进行简单拼凑包装,进而额外获取政府和社会的资金投入。换汤不换药、新坛装老酒的结果,就是教育模式缺乏实质性的重要改变。

其次是简单照搬模仿国外经验,哗众取宠以追求名声和利益,却完全忽视了我国现实所处的发展阶段、国情、教育现状和社会氛围;忽视了我国的师资状况和差异;也忽视了大多数大学的学生普遍厌学的特点。

不少大学靠照搬照抄国外现有双创教育如慕课进行双创活动。平心而论,国外的这些经验,除了对个别国内名校具有一些借鉴意义之外,对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基本上不具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

而在操作层面,我国双创教育的师资质量水平、教育以及考核模式,同样令人担忧。

大学双创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符合质量要求的师资与教育模式。在师资方面,应该拥有质量合格的师资、而不是招揽被其它学科专业淘汰的师资来从事双创的理论指导、实践辅导和研究咨询等。

合格的双创师资包括:具备高质量的学术创新成绩的师资,或者创业经历丰富的师资,或者长期从事双创教育理论研究的高水平专业学者。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新的教育模式和考核模式,即要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打通校内校外的阻隔,打开演练与真实的界限,注重实践和过程。目前我国真正能达到以上要求的高校很少,基本上都处于延续老套或者照抄模仿阶段。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曾经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他看来,“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马克思在论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中也提到“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处在一个不断消除各种约束、进而促进人的自由个性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现实的个人都要经历一个社会关系、需要、才能和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奋斗历程”,他认为对人的培养,应该是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培养。

作为培养人才的大学,其教育的本质,也不应该仅仅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工具性的螺丝钉,不能只按照一套固有行业的标准训练学生的头脑,打磨他们的言行。正如斯坦福的第八任校长唐纳德·肯尼迪曾经指出,大学就要“允许具有非同寻常创造性的人享有非同寻常创造性的生活”。换言之,大学的目的,是给予每一名学生以梦想,鼓励其自由思维,尊重因梦想而产生的勇气,并激励其改变世界。

 

“一张白纸”的双创教育最可能实现特色发展

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现状难以令人满意,虽然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教育改革困难重重。要想全面地改变并提升目前的教育模式,几乎不太可能。而新生的双创教育,目前几乎完全无规范,也暂时难有规范,国外也没有成熟的体系。这难免会出现滥竽充数、误人子弟、拿最初的介入者当试验品的现象。但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双创教育也可能异军突起,为我国整个教育体系试验出新的教育模式,从而促进教育改革、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选拔,促进产业转型。

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美大学已经走在双创教育探索的前沿,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化的教育模式。

全球最早开设创业管理课程,目前全美创业教育排名第一的百森商学院,就极其重视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践的结合,学院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创业技术基础课,为有意向创业的学生提供可行性分析和创业计划的核心课程,将创业思维和行动融入了其课程。学校通过“加速器”、暑期创业项目、商业大赛和杰出企业家协会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实战能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斯坦福大学一向被誉为“创新精神就在空气里”,注重营造校园的创业氛围和创业文化,并重视与创业网络的连接。通过建立各类创业中心、创客空间和校企合作,为在校学生提供大量创业机会,积累创业经历;并鼓励教授走出校园兼职办公司进行创业,理清社会真正需求,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结合实际、发现问题。另外,鼓励各学科学院间深入合作交流;联合校内所有的创业相关研究中心或项目、学生协会、技术授权办公室等组建创业网络,为师生、员工和校友等所有斯坦福“社区”服务;与此同时,它还努力帮助各院系师生与硅谷的其它创业“社区”建立联系。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则侧重于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的感知。他们认为,“创业能力”并非指创业学或者商业技能,而是大学生“可迁移”的创业能力,使他们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并能成为该领域内出色的领导者。因此,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创业教育的参与度与体验感,例如学校开展的“领导能力大挑战”这类创业游戏类活动,要求小组成员必须选择担任一个领导角色以帮助团队达到既定目标,并反思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从而建立起职业发展急需的一系列成熟有效的技巧。该校一直将创新创业教育根植于现实中,将在校生的校园活动与不断发展变化的商业活动尽可能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商业组织和经营管理的精髓。

 

我们需要给学生的不是认知型教育

理念的高度和其完备性,对做好双创教育的顶层设计,尤为重要。在双创教育中,我们所能与学生共享的不是所有全部的知识和能力,而是一些不多的,但属于“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关键素质和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灵活运用去应对挑战。在教育实施中,要少说、要多做,以实践为导向。

双创教育应该完全不等同于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并且应该为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的提升或者转型提供有效的突破口。传统的教育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认知型教育,重在知识传播,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老师讲,学生听,根本不可能由此衍生出真正意义的创新创业教育,也不具有创造性活动的特点。

创业创新是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其本质是素质能力培育、是实践活动。双创教育要让学生养成新思维和创业观念,其提倡差异化和敢冒风险,这就对双创教育的谋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知道,创新至少有两种模式:问题引导的创新、理念引导的创新。我们在教育中,遇到的具体教学问题、实验问题、教育工具现代化等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而这些问题即使解决,也仅仅是对一个局部问题的解决,属于问题引导的创新。这种零打碎敲的创新人们经常提及,社会大众已经非常熟悉。另一种创新,就是非局部的,是站在全局角度,为完成一个系统的优化升级理念所进行的创新,即理念引导的创新,其通过顶层的从头设计和后续实施,完成系统优化和调整。而创新创业教育就更需要这种理念引导的创新。

要提倡建立社会的创新创业氛围,培育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学生。我国的双创教育本身,包括在师资、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实施上,其本身就要体现创新创业意识,就要具有开拓性。我们需要博采国内外之众长,基于我们的社会发展阶段、国情和现有教育资源,从“道法自然、无为无不为”的中华哲学源头中寻找灵感,发挥后发优势,跳过已经落后或者已淘汰的发展阶段,切入正在兴起的发展阶段,犹如跳过固定电话进入移动手机那样的情景,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模仿、追赶中不忘超越,并进而建立自己的优势,从而真正促进社会进步和产业转型。

对于工科大学,特别是理工结合的领先性研究型大学而言,双创教育是学校由研究型大学转型发展提升为创业型大学的重要机会、手段和阶段,是跨越传统通识博雅教育,先行一步创造性实现人文艺术、科学技术和工商管理等更高层次融合发展的绝佳契机,是回答钱学森之问、实现马克思的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理念、改变教育模式的重要机遇。

总之,双创和教育,到底是传统教育陷阱的诱惑,还是天赐的凤凰涅槃良机,完全取决于我们的选择和态度。

经过一年多的筹划、准备、思考和研讨,我们正在推进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尝试新的教育模式。我们认为,适合我国目前现状的新的创新创业教育特点应该是:学生能力达成为导向的双创教育。以学生能力或者素质的达成,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追求目标和考核依据,重过程、重体验、避免书面考试,采用在线、实时、原位的实践实训教育方法,师生共同走过同一双创过程,并进行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评价。

这不同于传统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或者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通常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教育考核与教育实施中,会呈现出对学生的过度迁就,忽视了学生的被教育身份以及所处的成长阶段的角色要求,容易产生学生随意说了算的弊病;通常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也容易落入教师一言堂、单向强制性灌输的俗套,而忽视被教育者的兴趣与主动性。以学生能力达成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就是既要包容学生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两者的优势,同时也要超越两者的缺点与不足,将双创教育的整个过程,用一个统一又多样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衡量,即,是以追求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达成,作为最终目标。

鼓励师生获得创新创业的四个共同基本素质:挑战权威、批判思维、敢冒风险、独立体验;同时,梳理、设置新的课程,以使学生获得创新者的五个基本能力:资料信息查阅分析能力、演讲表达沟通能力、专业基础实验实践能力、项目申请写作答辩能力、成果写作发表能力。

通过理顺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注重教学质量,以使学生获得创业者五个基本能力:领导决策能力、运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协调执行能力、营销沟通能力,以讨论和实践为导向的校内双创课堂训练。

建立真实低风险的在线、实时、原位的校外双创平台。学校目前正在建立并尝试运行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道器网公益平台,道器的名称含义是悟道成器,其谐音是“淘气”,意味获得思维、精神、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这是一个由师生员工校友自发建立的、永远开放性的企业化运作的校外公益平台,其像一个开放性的大型课件,其目标就是要免费提供高校师生校友的网上沙龙、在线创新创业的公司厂店。而且,考虑到大学生占有了远胜于中小学毕业生的社会资源,所以,为防止大学生进行下坠式的创业,如过度注重买卖普通实物产品、低智力含量的产品,该平台只鼓励创意创造性实物交易和高智力的技术艺术服务。

 

分享到:
全部评论
< 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