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器网(淘气网):在智慧和财富间、学术和创造间,搭起便捷高效的桥梁!

平行空间

淘气包小窝

帮助中心

道器网(淘气网)-太学堂

思维和精神学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思维和精神学院
《科学》杂志主编称中国学者挑战权威不够
发布时间: 2015-07-28    浏览次数:786   发布者:道器网   来源:新浪   点击评论

  喜欢吃中国米饭,而且用筷子不逊色于中国人,72岁的世界顶尖级科学大腕,亲切得让人觉得就像一名和蔼老头儿。2010年10月11日,前美国科学院院长、《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艾伯茨博士应邀来到华中农业大学,参加“生物技术与现代科普传播”研讨会,与国内同行“论道”。


  当天的研讨会主题为“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科普中的对话”。据了解,此次研讨会主要讨论包括转基因(GM)在内的农业生物技术安全政策等问题。


  一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顶级科学家参与了论道,仅国内嘉宾就有北京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许智宏,中科院院士张启发、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等。不大的报告厅内涌进了千余名听众,报告厅外也被围得水泄不通。


  布鲁斯在会上说,向《科学》投稿中,中国作者最多,但中国学者被拒率最高;中国年轻学者对老师过于尊重,挑战权威不够。


  美国科学院英文简称NAS,是美国科学界荣誉性及政府咨询机构。1863年3月3日建立。它不是政府部门,而是民间的、非营利的、科学家的荣誉性自治组织,其下不设研究机构。


  美国科学院有8位来自中国的外籍院士:华罗庚、贾兰坡、朱汉章、巴德年、袁隆平、白春礼、张启发和李爱珍。
中国论文被拒最多


  在交流会上,有专家向布鲁斯提出,为什么很多科学家的稿子都难以发表在《科学》上?布鲁斯笑着说,《科学》每年接受各国学者投来的论文数量非常多,但是仅有8%能被采用;其中瑞典学者投稿的接受率较高,中国学者投稿的被拒率最高。


  “不要把这个问题看得过于严重,《科学》在审稿上也会有一些失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投稿也曾经被权威期刊拒绝。”


  那么,怎样的论文容易被采用?对这个问题,布鲁斯说,题材不能太窄,在某个领域能引起人们思考,而且还要有创新性。


  “科学是为了理想,并不是奖励。”布鲁斯同时告诫,如果太重视发表论文,对经费和职称问题考虑得太多,可能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考虑真正的科学问题。


中国学者过于尊重老师


  布鲁斯还称,中国年轻学者对老师过于尊重,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难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说,年轻学者对老师太尊重了,挑战权威可能就不够,这将难以出创新成果。


  对于中国有教授同时带数十个博士的现状,他感到非常惊讶。他介绍说,他当教授时,研究团队不超过12个人,一周有两天亲自做实验。美国人强调在不同领域、不同学校学习和工作,而中国总喜欢把最好的学生留在自己的学校。


诺奖不代表一切


  当晚9点,报告结束时,许多学生都提到,诺贝尔奖为何与中国人一直无缘。他说,诺奖不代表一切。他笑称,其实中国人也有许多不错的学者,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可能是评委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中国科学家如何才能拿到这个科学界最高奖?他说,最重要的就是,让中国年轻科学家得到成长,并且让他们做不同的研究,各自有不同的方向和目标。他说,他在北京生物研究所就看到,那里的年轻学者,很“自由”,可以让他们自由地发挥特长。只有这样才会有进步,才会有创新。高校和科研机构一定要让那些创新的、非常棒的“idea”,得到更多关注,并且得到资金的支持。


科学家应只专注科研


  “如何成为像你一样的科学家?”面对大学生的这个提问,他笑称,努力加好运。他说,作为科学家要敢于创新,敢于挑战,挑战权威。


  他说,如果科学家什么都做的话,那么他肯定就会做得不专,这样也就难以出成绩。学科学不是为了当科学家,而是应对不断发展的世界。中国现在欠缺的就是创新。


  他说,作为科学家,要全身心地把所有精力投到科学研究当中去。当年,美国科学院发出邀请,要他去当院长,他犹豫了整整一年时间。因为他怕一旦当了院长,就会影响他的科学研究。不过,后来,他还是接受了邀请。因为他最终考虑到,美国科学院不是政府部门,而是纯粹的科学研究独立部门;并且美国科学家每年要为国家提供200多份报告,这有利于国家和人民。


  他还建议,科学家之间除了竞争,还需要合作,有时合作更容易出成绩。

分享到:
全部评论
< 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