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领导力与执行力》感想4
由于上次课老师给每个小组布置了作业,因此这一次的课必定是一个令人充满期待的一次课。上课刚开始,老师先让A、B两组进行讨论,开始进行接下来的辩论环节。而老师在台下各组调查的过程中,向我们说出了她对上一次奉闲校区的本科生来就摩贝商业模式做的一次演讲给出来自己个人的感受,说出来演讲过程中男生的激情和唯一一个女生背稿子似的行为的不赞赏态度,并向我们今后做PPT演讲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PPT演讲过程中只需提炼关键点,然后自己讲关键词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语扩展开来。”不久后,A、B两组的辩论开始,在老师一声令下“开始”后,A组一辩首先发言陈述他们的观点,接着B组一辩在她结束后开始分点分条陈述自己的观点。接着就是A、B两组二辩的“争论与厮杀”,在两组辩论结束后,我首先开始代表C组发言,就我而言,我认为第一组一辩陈述观点的条理没有分点进行说明,其逻辑性相对于B组闲得较差。后来A、B两组分别就校友文化认同感的优势来说明校园能否做合伙人,期间A组二辩用泰坦科技作为论据来有效的支持了校友文化认同感对校园合伙的益处。此外B组二辩进行反驳,但用“我认为”的个人主观意见,未使用相应的的数据或例证进行支撑使反驳显得力度较弱。随后,A、B两组分别就校友定义发生分歧,在一段时间的纠缠不休后,终于A组中一位女生另辟蹊径,通过“我们说校友可以做合伙人,不是说除了校友其他人就不能做合伙人,如果你能找到校友以外的其他人做合伙人当然最好,只不过相比其他人而言,校友做合伙人更亲切,更易有相似价值观,而这对合伙人之间是十分有用的。”有效申明A方观点。而接着B组通过一个国外调查报告来证明校友做合伙人使创业风险增加试图说明校友不能做合伙人的观点,但是并没有考虑到东西方的差异,没有用有效的中国相关数据进行说明,因此反驳显得不是很有效。最终,在老师说“结束”后,辩论结束,接着我和叶泽宇分别就两组表现阐述了各自的观点。然后,课间休息10分钟。
接着,老师开始上课,王老师首先向我们讲述了经典的创业成功的案例:腾讯5虎马化腾、陈一丹、曾李青、张志东、徐晨晔;新东方三巨头俞敏洪、徐小平、王强;携程四君子沈南鹏、范敏、梁建章、季琦;复旦五虎郭广昌、梁信军、汪群斌、范伟、谈剑这些国内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经历与他们之间的创业关系图。并通过这些案例就A、B两组辩论的话题“校友能否做合伙人?”给出了自己的总结和答案:不能单纯的回答校友能否做合伙人,只有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才适合做合伙人:1,相互熟悉,互相信任,这是“共同创业”的前提;2,各有特长,合理分工,这是“共同创业”团队组成的基石;3,有一个明确的,获得大家认可的关键的“带头人”,这是“共同创业”的关键;4,有共同的理想和梦想,合力为公司奋斗;5解决股权问题,权利制衡;6适时离开,根据企业发展,补充新鲜血液。此外,老师也向我们讲述了她在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期间的一些经历,我们都听得兴趣盎然。
在最后离下课没有多长时间的时候,轮到了C、D小组的讨论,即通过对比《中国合伙人》和《社交网络》两边影片,剖析三个问题:1,创业过程中如何建立团队,选择标准是什么?2,团队出现裂痕怎么办?3,东西方文化有差异吗?开始进行阐述的是我们C组,我首先上台先将这次小组合作的分工和PPT大体框架模块的讲解,接着我组成员戴兵、段静静、叶泽宇分别就创业过程中团队的构建和选择标准、团队裂痕的处理、东西方文化差异三部分进行了阐述。戴兵首先上台以《中国合伙人》原型中的三个主人公“土鳖”成冬青、“海归”孟晓骏、“愤青”王阳通过性格拼图、技术&能力&专业拼图、对于创业团队的认同、成员间的信赖四个方面对团队的必要组成部分性格、专攻、决心、信赖进行了剖析和解释。随后段静静上台讲解了团队裂痕的两个结局:1,分手,价值观大股东或最后决策人、共同目标、资源能力互补;2,和好,优秀的领导者、妥协、信任、讲事实、摆数据。阐述过程深入浅出,紧扣《中国合伙人》电影这个点进行了自己的观点以及相应理论和现实实例,即上周摩贝CEO常东亮创业的的经历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有效的支撑。使得整个讲解过程中充实,生动。最后叶泽宇上台,首先介绍了《中国合伙人》和《社交网络》两部影片中主人公的相似的背景经历,凸显两部影片的“同”,再分别剖析在《中国合伙人》中,编剧尽量塑造了一个名利双收的结局,三个好朋友为了梦想重归于好,事业友情双丰收。蕴含人性的美好。而在《社交网络》中,编剧则专注于刻画现实的残酷,刻画一个传奇公司诞生幕后的勾心斗角和残酷竞争,具有现实意义。分析了两者的“异”,最后通过对两部影片中现实的重量,即《中国合伙人》中孟晓骏因为上市矛盾远走沈阳,三人的友情面临重重考验,而《社交网络》中爱德华因为和公司发展的意见不合而被排挤出公司这两种结局分析后给出了自己对于寻找合伙人的观点:一句话“唯才是举”。使得整个PPT展示过程显得条理清晰,观点分明。最后,D组成员也对两部影片进行了自己的剖析,他们也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总而言之,通过这堂课,我不仅学会了和队员间的相互合作,还懂得了创业路上寻找一个合适合伙人的重要性以及树立何种标准去寻找合伙人,我也深刻感悟到我们大学生虽然有知识、有激情、有梦想、有冲劲,但是由于我们缺乏社会实践,没有过市场的风雨考验,缺乏管理团队的经历,创业起来会比职场过来的人有着更多的风险和盲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以前成功创业者的经验,努力提高自身创业能力和素质,更注重创新。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我们才能有能力去作为一个合格的合伙人或创始人,在创新创业的路上走得更远,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