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是化工类本科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 它是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问题的工程学科。从基础理论、设备构造、设计方法工程操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训练。
课程让学生接触单元操作工程实际, 体现了所学的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具有工程性强, 实践性强的特点。掌握化工原理课程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是由于化工单元操作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 而且其中许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工程观点对实际工作和进一步学习都十分有用。
叶宏等人在浅论《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的论文中探讨了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相当难学的主要原因:化工原理课程的内容决定了其与大量工业实际应用相关。但是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几乎为零,甚至于刚刚教课的新大学老师的工程实践经验也十分有限。授课方式比较单一,由于目前一直采用PPT的演示讲课,导致一种“你讲我看”的课堂模式。这样有些知识点还来不及消化便一闪而过,大大影响了听课的效果。而且一些重要公式的推导由于缺少了教师肢体语言的直接参与,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堂讲授过程中缺少生动形象的举例或者与生活相关的实例引导,与学生互动困难,课堂显得枯燥无味,没有活力。在新形势下,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地位不会改变,而在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许多学校普遍开始压缩学时,使原本难教又难学的化工原理课程面临着更大的困境。
从以上几点出发,虽然化工原理课程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但是在新的形势要求下,面对新的学生情况,化工原理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刻不容缓的。